发布时间:
2021
-
05
-
11
浏览次数:42
发布时间:
2021
-
05
-
04
浏览次数:79
主要是因为国内水泥的早期强度比国外水泥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除熟料中C3A含量偏低外,水泥细度偏粗,不利于水泥潜能的充分利用和加快施工进度。为了促进国内水泥向早强方向发展,有必要为早期强度指标提高到与国际水平相当。但考虑到部分水泥厂立即实施的困难,将同一标号先分为两种型号,即普通型和R型。标准中只将R型水泥的3天强度指标提高,使其3天强度指标的增进率达到国际水平,并实行优质优价。这样工厂和用户均可根据本身条件和需要进行选择。经过一段时间过渡,R型水泥可以完全代替普通型,为全面提高国内水泥早期强度铺平道路,这样,今后修订GB175-2007,就会将R型和普通型指标合并,提高普通型三天龄期强度指标。
发布时间:
2021
-
04
-
20
浏览次数:54
世界水泥主要标准:世界水泥标准体系主要有英国标准(即BS标准)、欧洲标准(即ISO标准)、美国标准(即ASTM标准)三大标准体系,均采用软练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标准体系为最通用标准体系,达50%以上,我国于1999年也等同采用了ISO标准。中国水泥标准沿革:195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全国统一的水泥国家标准颁布实施,采用多品种、多标号的产品结构和硬练胶砂强度检验方法;1979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主要将试验方法由硬练胶砂强度检验方法改为软练胶砂强度检验方法;1990年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主要将硅酸盐水泥分为Ⅰ型和Ⅱ型水泥,Ⅰ型水泥采用美国标准,Ⅱ型水泥采用英国标准,回转窑生产的水泥包装袋上增加“旋窑”两字,以区别于立窑厂生产的水泥,初步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1999年进行了第三次修订,采用了三大体系中采用比例最高的ISO标准体系,主要将试验标准砂由单级砂改为级配砂,水泥强度由标号改为等级,取消了老标准中325标号,促进了水泥实物质量大幅提高;2007年,对国家标准进行了第四次修订,将原先三个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合并成一个标准,取消了普通水泥32.5等级,明确了水泥混合材的品种及活性,规范并促进了各等级水泥质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008年6月1日水泥新标准正式实施(即GB-2007,水泥、熟料新标准详见附件二、三),至此中国水泥标准与国际标准完全接轨,水泥产品质量融入国际统一标准评...
发布时间:
2021
-
04
-
12
浏览次数:41
以硅酸盐水泥熟料和适量的石膏、及规定的混合材料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水泥按其用途和性能可分为三类:(1)通用水泥:用于一般土木建筑工程的水泥;(2)专用水泥:专门用途的水泥;(3)特性水泥:某种性能比较突出的水泥。为了命名的需要和方便,在水泥分类的基础上,又将水泥按主要水硬性物质分为硅酸盐水泥(即波特兰水泥)、铝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和以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等五种。同时对水泥特性给予明确地划分,如快硬性分为快硬和特快硬两类;水化热分为中热和低热两类;抗硫酸盐性分为抗硫酸盐和高抗硫酸盐两类;膨胀性分为膨胀和自应力两类等。三类水泥分别按照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混合材料、用途和主要特性命名:(1)通用硅酸盐水泥按混合材料的品种和掺量分为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2)专用水泥以其专门用途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例如A级油井水泥、砌筑水泥等。(3)特性水泥以水泥的主要水硬性矿物名称冠以水泥的主要特性命名,并可冠以不同型号或混合材料名称,如快硬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膨胀硫铝酸盐水泥等。以火山灰性或潜在水硬性材料以及其他活性材料为主要组分的水泥,是以主要组分的名称冠以活性材料的名称进行命名,也可再冠以特性名称,如石膏矿渣水泥、石灰火山灰水泥等。
发布时间:
2021
-
04
-
08
浏览次数:77
如浪潮般鳞次栉比涌现的高楼大厦的兴建,使跨江跨海不再拘泥于神话传说中的桥梁的搭建……社会的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工程中堪当重要角色的混凝土成为衡量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成分。然而传统上,对混凝土质量的认知往往极究其强度高低,故此对水泥品质的认知也陷入了误区,通常来说,对混凝土品质的衡定需要综合其抗裂性、耐久性、抗冻性等多重因素。在混凝土中,水泥是主要的构成成分,水泥的细度、稳定性、质量会直接影响混凝土效用的发挥,从而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水泥细度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关键变量。过去,为了更好地发挥水泥的胶凝性能,提高早期强度,市面上的水泥大开逐“细”之风,呈现出越磨越细之势。细颗粒能够使水泥比表面积增加,从而加速水泥的水化速率,更快地消耗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充分满足混凝土干燥收缩的需求。然而,粗颗粒的减少将会严重影响水泥的稳定性,不利于后期强度的发挥,从而影响到混凝土的长期性能。此外,这种早强水泥在水化反应初期过快消耗水分、致使后期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暴露时,已无回旋之地。加之施工场所湿度、温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加大了混凝土开裂的风险,不利于耐久性的发挥,细度过细的弊端一览无余。因此,水泥颗粒并非越细越好,细度的取舍应该以不同的使用性能要求为标准。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性能发挥空间与水泥稳定性关联紧密,在水泥生产中,由于各类工况条件及配比误差等关键因素协调不一,导致...
发布时间:
2020
-
11
-
30
浏览次数: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