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收入2.43万亿元,同比下降10.9%;实现利润总额达726.5亿元,同比下降49.9%,其中水泥行业则陷入全行业亏损的困境(1-5月亏损34亿元,超出预期)。2023-2024年连续两年,建材行业收入和利润“双下降”,十分罕见。2024年5月,建筑材料PPI同比降幅达8.7%,建材行业销售利润率不到3%,创2000年以来最低值。下半年,水泥行业应采取自救行动,行业抱团推动水泥价格回升,但行业能否扭亏,还得取决于三个关键因素。
图1:1988-2024年上半年,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销售利润率走势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第一:降低需求预期
上半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全国水泥表观消费量在8.5亿吨左右,同比降幅预计在10%以上,根据草根调研结果,水泥需求实际降幅或超15%。未来的水泥需求取决于新项目及续建项目的施工进度。
新项目方面,1-6月,全国建筑业企业新签合同额为14.9万亿元,同比降幅达到3.41%;根据中国水泥网统计的5000万元以上的建筑工程项目统计,1-6月合同额同比降幅达12.87%。从历史的数据来看,水泥消费量增速与新项目合同额增速高度相关。6月,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仅有44.1%,大幅低于50%中值以下。依靠增量项目拉动下半年水泥需求的量同比预计仍有显著下滑。
图2:建筑业新签合同额增速及水泥表观消费量增速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续建项目方面,6月底,建筑业上年结转合同额达38.4万亿元,同比增长6.47%,增长主要是受施工进度放缓影响。从应收账款规模最高的8家建筑企业来看,今年一季度应收账款规模较同期增加1843亿元,而一季度收入同比仅增加327亿元,建筑业企业回款速度进一步变差,资金问题依然是制约续建项目实施进度的关键问题。
今年以来,财政加杠杆的重心主要围绕设备更新、收储以及帮助地方化债,并未在大基建(铁路、公路、水路、机场)上看到有明显的加杠杆迹象。同时,房地产领域销售、开工等各项指标仍处于大幅负增长。因此,综合来看,我们预计下半年国内水泥消费量同比降幅预计在8%以上,水泥企业、水泥贸易商均应降低对水泥需求的预期。
第二:主动减产 降低库存
1-5月,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水泥行业亏损面高达55%,实际数据或更高。当前,多数水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企业处于亏损状态,行业有望进入主动去库存阶段。从目前的库存水平来看,无论是水泥库存还是熟料库存均较同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区域分化严重,华东、长三角水泥熟料库位依然在70%以上。
图3: 各区域水泥、熟料库位情况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全国总体而言水泥、熟料库位当前仍在65%以上,仍处于中高位水平。较高的库存无疑会占用企业资金,水泥价格下跌,企业亏损及存货减值,现金流持续消耗。因此,当前阶段,在认识到后续水泥需求难以改善、降低预期的基础上,企业应加大主动减产力度,无论是南方市场、还是北方市场,企业减产力度应较去年同期至少提高20%以上。需要注意的是,个别企业的减产、个别区域的减产对全行业的扭亏毫无意义;寄希望于其他企业退出市场,不如自身采取减产行动,不参与市场恶性竞争。
第三:保价 稳价 恢复合理价格 杜绝“内卷式”恶性竞争
经过连续两年多的水泥价格回落,水泥行业利润已由2021年的1694亿元利润转至全行业利润为负。价格的下行并没有迎来基本面的变化,供需关系仍在恶化。尽管部分企业陷入破产重整,但是全行业集中度并没有显著提升,熟料去产能任重道远。短期上看,通过市场非理性竞争去产能之路或遥遥无期,行业应“先立后破”,在下半年传统销售旺季将水泥价格恢复至合理区间。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其中,大型企业尤其国有企业应当引领行业将水泥价格恢复至合理区间,而非带头单纯为了市场份额参与“内卷式”恶性竞争。